​“喌”字看着陌生,农村人经常挂嘴边

2023-07-27 18:07:52     来源 : 星岛环球网

中华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,而在秦代,《仓颉》、《博学》、《爰历》等著作就有3000字,此后文字的队伍也一直壮大。生僻字也从此开始衍生,如今在近代,在《中华字海》中则已经收入了85000字以上的生僻字。


(资料图片)

生僻字如此丰富,而今天就来讲讲一个常用但大家却不认识的字——喌。但别看它生僻,却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

汉字是形、音、义三者相结合的图形符号,熟悉认识一个汉字肯定是要会读会写会意的。

先看“喌”这个字的组成结构,上面两个口,下面一个州,因此许多人就会发下面州这个词的发音。而喌是个拟声词,瞎猫撞上死耗子,它的正确发音也正是如此,读作:“zhou”(第一声),与“州”同音。

追根溯源,州是一个象形字,在最早的甲骨文模样呈现时,是一个三条曲线即“川”的样式,这是指河流,水中陆地的意思,因此在喌中的“州”就有水流的连绵不休的意思。

把喌的上下两部分结合起来,意思就是上半部分的大声呼叫和连绵不休结合,就意味着连续的呼叫,最后再结合发音“zhou”,喌这个词自然而然就生成了。

但别看这个词貌似距离人们很远,其实它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,尤其是在农村。在农村,许多农村人都喜欢养鸡。鸡不仅便宜好养活,还会产生附加价值,比如鸡会下蛋,鸡吃的也比较杂,还能吃一些剩菜剩饭等。而也正是鸡的出现,许多人都会用“喌喌喌......”唤鸡。因此喌本意也有唤鸡这一层的意思。

而在农村,除了鸡肯定还会有其他动物的存在。人们唤路边的狗也会发出“喌喌喌.....”的声音,人们赶动物回笼也会发出“喌喌喌.....”的声音。“喌喌喌.....”的具体口型发音方式是,舌头抵着上颚然后再发出声音。

而另一方面,从语音学上来说,这种音叫作嗒嘴音,也叫做吮吸音、咂嘴音不过除了狗,人们呼唤其他小动物也会发出这种声音。比如,喂食赶放鸭子、大鹅等等。所以说,“喌”这个字,虽然很生僻,但很多农村人却经常挂嘴边。

除此之外,本文提到的生僻字,在中国是有很大的基数,一种是常用不会写,另外一种是不常用也不常写,而“喌”这个词属于前者。

除了“喌”,常用不常写的生僻字还有“囡囡”等。比如,人们唤自己的小孩大多为女孩,就会说“囡囡”,发“nan”(第一声)﹐像这样的还有很多很多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